讲座活动| 数字文化服务助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共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2024“向美而行”广州茶艺与茶文化产品配送活动

“向美而行”广州茶艺与茶文化产品配送活动,11月活动回顾

向美而行活动
2024年度,“向美而行”公共文化产品配送活动更是成功实现了广州市文化馆与广州图书馆的文化产品同步上线与点单,扩大配送规模、增加服务覆盖、提升群众满意度、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数字化转型、关怀重点群体以及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的优化,也将为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让高质量文化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基层作为文化传承的深厚土壤与活力源泉,不仅是守护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核心环节。为确保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文化滋养,我们必须致力于提供更加精准、有效、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引入数字技术手段,创新服务形式与内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基层绽放光彩,让每一位群众都能便捷地获取文化滋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广州市文化馆金花街道分馆
2024-11-01,茶叶科普与品鉴-英红九号专题讲座,主讲老师:梁淑云

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增进社区居民对传统茶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茶文化的魅力,金花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向美而行–茶叶科普与品鉴 英红九号”活动,40名社区居民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课程梁淑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居民朋友们讲解了中国茶文化渊源与英红九号知识。
英红九号产自中国红茶之乡,英德红茶的正宗原产地——广东英德,是我们广东的名茶,它选用一芽二叶英红九号鲜叶作原料精制而成。茶叶紧结乌润,汤色红亮,有金圈;滋味鲜爽浓醇,带蔗糖甜;有花果香或烤红薯香,叶底红亮。

广州市文化馆海珠区文化馆
2024-11-11,茶叶科普与品鉴-普洱茶专题讲座,主讲老师:李晓冰。

为提高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李晓冰老师来到了同福路消防救援站,为消防员们带来了一场普洱茶专题讲座,致敬火焰蓝。

普洱茶是云南省特产的一种茶叶,主要产自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根据发酵方式的不同,普洱茶可以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
- 生茶:汤色呈浅黄绿色,带有明显的兰花香气息,清香浓郁,初尝带有一丝苦涩,但随后回甘明显。
- 熟茶:汤色呈栗红色或暗红色,微透亮,具有陈香、樟香等多种香气,口感甘滑柔顺、醇厚爽口。

广州市文化馆梅花村街分馆
2024-11-19,茶与健康讲座——新会陈皮专题讲座,主讲老师:李君洁。

新会陈皮健康讲座走进梅花村街道,李君洁老师从陈皮的分类等级、真伪辨别、作用功效,并结合大量的实物案例,为市民们详细讲解新会陈皮知识。
1、新会柑皮——青皮
青皮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通常为8-10月)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点,不显皱缩。内表紧密光洁,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
★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
2、新会柑皮——二红皮
二红皮指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海绵浮松状不明显。
★质较硬,皮微厚,味辛、微苦、略甜。

广州市文化馆前进街分馆
2024-11-22,宋代点茶非遗体验课,主讲老师:李晓冰。

宋代点茶是中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茶兴于唐,盛于宋。由于宋徽宗对茶的热爱,茶文化和茶艺的发展也迎来了繁盛的时期。由此出现了“点茶”、“斗茶”以及“建盏”等茶文化。

为了深入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宋代点茶”文化体验课旨在让民众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体验课程中,主讲老师李晓冰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点茶文化的历史脉络、传播路径等基础知识,细致介绍了点茶所必需的茶叶种类、茶具选用以及点茶过程中的礼仪规范,并以精湛的手法现场演示了点茶的全套技艺与流程。在老师的悉心引领下,市民们纷纷动手尝试,亲身沉浸于点茶的雅致氛围中,深切体会到了这茶艺的独特魅力。

天河区图书馆天河南街分馆
2024-11-30,广州茶艺——壶泡茶艺体验课非遗体验课,主讲老师:金许。

广州茶艺是流行于广府地区的泡茶技艺,在清末民初,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茶程式。广州茶艺冲泡程式主要有列具、温器、赏茶、泡茶、出汤、分茶、奉茶等环节组成,并融汇广府饮茶习俗和广式点心。广州茶艺所用茶叶考究,茶具精致,茶点美味。所用茶叶主要有岭南地区常见茶品。

本次非遗体验课,金许老师为市民们带来了壶泡凤凰单丛茶。
比起盖碗,茶壶的密闭性和保温性能更好,因此泡出来的茶汤风格也更为饱满浓郁。茶壶的材质不限,既可以是潮汕地区流行的泥壶,也可以是紫砂壶或者高温烧制的瓷壶。
不同材料的壶,泡出来的凤凰单丛茶汤风格迥异;同一款茶,用不同的茶器,亦可呈现出天差地别的茶汤。这一点也正是饮茶的乐趣所在。

“长于大地、顺于时令,源于劳作、寓于生活,人们的世代相传,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学者说,中华文明离不开“三棵树”–桑树、茶树、漆树,正对应着传承千年的丝织技艺、茶文化和漆器漆艺这三大类非遗,注解着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当我们让闪耀于岁月深处的非遗成为现代生活的新滋养,一定能在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精神之美的重新发现中,涵养出更加深沉的文化自信。”
您可能也喜欢

怡臻原「东方花艺」初阶课程丨插花之美,和我们向往的“日日是好日
2020年5月18日
广州图书馆书雅茶香——读懂茶文化(第八期)公益讲座回顾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