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第二届茶艺师资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茶艺师资培训班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茶产业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茶叶科技普及和茶文化传播,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拟于 2024 年11月举办茶艺师资培训班,旨在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茶产业人才师资队伍,为传承茶文化精髓、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生对象

1、广东省内外各大专院校、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酒店管理或涉茶专业教师;
2、培训机构的茶艺/茶文化教学(培训)工作者;
3、茶文化推广者、茶艺管理事务工作者;
4、茶企业培训经理,连锁茶企培训总监等;
5、餐饮及涉茶企业管理人员等。

二、课程详情

01课程设置
小班教学,分为二个阶段集中面授:第一阶段6天,第二阶段7天(6天学习,1天结业茶会),合计13天
02上课时间
第一阶段:11月27日-12月2日
第二阶段:时间待定
03课程内容
(一)茶学专业知识框架搭建
(二)茶文化底蕴提升
(三)茶艺技能提升(含调饮茶制作)
(四)茶艺竞赛规程(含国赛、省赛)
(五)主题茶会组织
(六)茶席设计(含东方花艺)
(七)茶叶品质品鉴
(八)培训技能提升
(九)师德师风

课程特色
- 重磅师资: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团队+怡臻原名师团队+茶界专家+非遗传承人,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与指导
- 内容全面:共开设茶艺理论、茶艺技能、茶汤质量、茶艺美学、新式茶饮、课件写作、演讲教学、茶艺教学、茶企访学等课程,满足学员授课能力全面提升的学习需要
- 实践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专家分享、授课技巧、培训实践等课程内容,提升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交流研学:除理论学习外,将带领学员前往大型企业交流访问,拓展专业视野;结课后定期开展交流研学会

三、课程咨询

01收费标准
人民币 12800 元/人(含培训费、课本资料费、茶叶、花材等耗材费等),交通与培训食宿自理,不作统一安排。
正式开班上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研修视作自动放弃学习,不退学费。
02授课地址: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03上课时间:
学员修完课程并且考核合格者,颁发华南农业大学培训证书(盖有华南农业大学钢印,非学历证书)
04联系方式
苏老师:(020)85288281
李老师:13265033378(微信同号)

四、师资介绍(部分)

- 博士、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茶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茶学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茶学学科带头人。
- 教育部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学会理事兼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茶叶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热带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广东茶业》期刊主编;《中国茶叶》期刊编委;广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技术指导茶叶专家组组长;广东省南方特色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特色茶叶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广东省特色茶叶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滇西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 主要从事茶树高产优质栽培与品种、茶叶加工生化、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控与茶叶安全生产、茶树生理与生态等方面的教学、科研、推广工作。
- 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项,获得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9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2012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1999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2000年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3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2017年广东省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2000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加“中国茶艺技能等级评介标准”、“广东茶叶质量竞赛评审标准”和“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客家炒绿茶栽培技术规程”、“客家炒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的起草。参与中国茶叶学会团体标准《中国茶艺水平评价规程》《少儿茶艺等级评价规程》《茶叶感官审评水平评价规程》《潮州功夫茶冲泡技术规程》审定。2015年获广东省茶行业协会“茶文化优秀工作者”称号和“2015年广东省茶艺师优秀指导教练奖”称号,获2018年广东省茶叶学会“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和2018年中华茶文化“金媒眼”奖。2023年获中华茶人联宜会和中华合作时报“茶人榜样”优秀教师。参编全国农业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和专著有《茶树病虫防治学》、《茶树栽培学》、《代用茶加工学》(副主编)、《茶学专业英语》、《茶学概论》、《茶经营之路》、《名优茶叶栽培加工技术》、《中国茶叶大辞典》、《植物饮料资源》等的编写工作;申请专利5件;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篇;研究新产品“蝉友茶”获广东省 “粤茶杯”第十二届茶叶质量竞赛“创新工艺奖”。

- 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 曾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基地18年,出任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职副院长
- 博士,硕士生导师
- 研究员/高级农艺师
- 高级茶艺师考评员
- 广东茶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 广东茶叶学会学术与感官审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新一轮省南药(广陈皮)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基地)详细介绍见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网站

- 教授,硕士生导师,茶学系主任。
- 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长期从事茶树育种、茶树品质生化、茶树次生代谢、茶叶加工、深加工与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 现为广东省科技推广专家服务团成员之一
- 主要研究领域:茶树生物技术及资源利用。现主要重点研究茶树次生代谢与茶叶品质形成;以及稀有植物资源功能性成份提取、分析与利用;茶用植物饮料的开发。详细介绍见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网站

- 茶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留美访问学者,中国茶业流通协会专家委员,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茶叶学会培训教师,主讲《茶文化学》、《茶艺学》、《普洱茶科学与鉴赏》、《茶叶营养与健康》等课程。
- 长期从事茶叶初、精、深加工和茶文化研究,主攻普洱茶,是普洱茶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普洱茶国家标准审定,注重产业化应用技术开发,主持参与国家,省级,地方科研项目十余项,在普洱茶加工,红茶加工,保健茶,茶叶深加工等领域开展了较系统研究工作,有一系列技术积累和应用成果,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倡导茶人应以”真善美情怀事茶”,提倡“品茶要品出美感来”。详细介绍见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网站

- 2019年入选 “岭南英杰工程”
- 2008年毕业于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茶艺与品牌营销)专业,茶学硕士
-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高级工程师
-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硕士生导师
- 茶文化学者,岭南茶文化专家
- 华南农业大学茶艺非遗传承工作室 领办人
- 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
- 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导师
-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 广东省职业技能评价专家(茶艺、评茶)
- 广州茶艺代表性传承人
-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
- 国家级茶艺师技能大赛 裁判
- 穗港澳茶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裁判长
- 粤港澳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广州赛区 裁判长
- 高级茶艺技师(茶艺师职业资格国家一级)
- 高级评茶师(评茶师职业资格国家一级)
- 广州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推广项目优秀助残志愿者
- 广东实验中学中华茶文化讲师
- 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
- 科研项目及成果:参与国家基金项目(1项)、主持广州市人文社科项目(1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专利(2项)、制定团体标准《岭南茶艺冲泡程式与技艺规范》、《客家炒青绿茶》、《客家炒绿感官审评方法》等4个标准、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广府茶文化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等学术论文6篇。

- 怡臻原创始人
- 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导师
-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校友会副会长
- 十年茶行业培训规划及企业品牌推广指导经验,培养1W+精英学员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全国技术能手
-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 高级农艺师(副高)
- 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国家一级茶叶加工工
- 国家茶叶技能赛事质量督导员、考评员
- 曾获得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金奖
- 黔茶工匠
- 贵州省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经开工匠
- 贵州省茶文化优秀工作者
- 贵州省茶艺职业节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 贵州省白茶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国家省部级荣誉
- 现为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久安子公司总经理
- 2010年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2021年完成贵州大学农学硕士学位,一直致力于服务我国茶产业技能发展,主要进行茶艺师、评茶师、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技术培训指导。
- 工作期间,积极进茶山、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行茶叶知识技能培训,线下培训千余人,线上通过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贵州6频道《茶香贵州》栏目、贵州广播电视台等主要媒体讲解传播贵州茶产品、贵州茶冲泡技能知识,观看量超1.6亿;
- 长期以来,积极培养技能参赛选手,培养了多位省技术能手,国赛、省赛获奖选手;积极承接省市州茶叶职业技能赛事,多次参与省赛、市赛茶艺、评茶、制茶裁判长及裁判职务。
- 截止2024年,参与起草茶叶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编撰茶专业书籍1本,发表茶专业核心期刊论文1篇。

- 200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主修广告创意
- 华南农业大学 茶学硕士,主修茶席花文化
- 评茶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茶艺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 日本小原流花道 三级家元教授
五、往期学员反馈

第一届师资班学员毕业上岗情况:(主讲老师+负责项目)
1、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岭南茶文化与茶品鉴》、《广府饮茶习俗与茶艺》、《新会陈皮专题》等茶文化相关课程
2、广东省文化馆《茶香茶韵》课程
3、广州市文化馆 岭南茶文化、广州茶艺非遗项目讲座
4、广州市公共文化配送服务(18个茶文化专题讲座与项目)
5、广州图书馆、广州公益阅读“茶文献阅读推广”、“粤港澳大湾区茶科普”项目
6、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
7、政府接待团队技术服务

第一届茶艺资培训班培养学员18名,遍布全国各地,成为了当地传播茶知识、弘扬茶文化的中坚力量。其中,3名学员在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广州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您可能也喜欢

广东省茶科所与怡臻原文化签约合作——携手推广正统茶文化
2019年11月19日
杜斯雅-东方花艺
2020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