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 | 茶具十二先生,带你穿越千年的非遗风雅,宋朝的喝茶方式 | 非遗项目、茶百戏、茶道、传统文化、宋人茶艺冲泡方法


陆羽在《茶经》中把饮茶器具称为“茶器”,而将采制茶叶用的器具称为“茶具”这种称呼一直沿袭到北宋。到了南宋,审安老人(其真名董真卿)于咸谆五年(公元1269年)撰写《茶具图贊》时才将饮茶品具改称为“茶具”,沿用至今。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

1、茶炉

即茶焙笼,以竹编制而成。竹编有四方洞眼,所以称之为“四窗闲叟”,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焙茶。因宋代饮用的是团饼茶,饼茶加工成型后需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以免霉变,宋人于是想出以竹编茶焙笼的方法来存放饼茶。
2、茶臼

即茶槌,用以敲击饼茶,也以木制成,审安老人呼之为“隔竹居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赞其“禀性刚直,摧折强梗,使随方逐圆之徒,不能保其身”。最后不忘提到与金法曹、罗枢密配合使用,才能成功。
3、茶碾

茶碾,以金属制成,冠以“法曹”之官名。作用是将敲碎的饼茶碾成茶末。唐代已有茶碾,制作材料不一,可以用石、金银、木等各种材料。宋代沿袭唐代的碾茶法,却更为讲究。
4、茶磨

茶磨,以石头制成,作用是把饼茶碾碎成粉末状。因在碾末过程中茶香四溢,所以有雅称“香屋隐君”。茶磨有大、小之分,小茶磨适合个人使用;大茶磨利用水力等机械装置,基本上由官方置办。
5、水勺

即瓢杓,用以舀水,配以诗意的名称“贮月仙翁”。
因为宋代文人喜欢取江水烹茶,如苏东坡就有《汲江煎茶》诗云:“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临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茶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说的是月色朦胧中用大瓢将江水取来,当夜用活火烹饮的场景。
6、筛子

即罗合,被审安老人冠以“枢密”之官职,可见其重要性。
用途是筛茶末。茶饼被碾成茶末后,要过罗筛选,“罗欲细而面紧,则绢不泥而常透”唐代以煮茶为主,对茶末的粗细不是十分讲究,而宋代则崇尚点茶、斗茶,对茶末的要求极高,如果想在斗茶中取得优势,罗茶是关键的一步。
7、盏托

即盏托,以“秘阁”名之。其用途是承托茶盏,防止茶盏烫指。
8、茶帚

即茶刷,以“从事”官职名之倒十分贴切。其用途是刷茶末。饼茶用茶碾碾成茶末,经罗合筛选后,可用茶刷扫起集中存放茶盒中。
9、茶盏

茶盏,这所指的是黑釉茶盏,“去越”已标明出产茶盏的地点福建,离越不远。另外,“自厚”两字指出茶盏器壁很厚,这也符合黑釉茶盏的特点;“兔园上客”更是明确指兔毫黑釉盏。
10、汤瓶

汤提点即汤瓶,其主要用途是注汤点茶。
汤瓶是点茶必不可少的茶具。晚唐、五代时期,点茶开始出现,汤瓶应运而生。汤瓶的制作也很讲究,黄金制作的汤瓶是皇室及上层人物使用的茶具,一般的士人或民间斗试茶品则用陶瓷汤瓶。宋代出土的茶具中,尤其是南方的越窑、龙泉窑以及景德镇青白瓷中,汤瓶更是大量出现。其基本特征为广口、修长腹,管状流比唐时长出3~4倍。这是因为点茶注汤时汤瓶的长流很重要。
11、茶筅

斗茶中茶筅的功用也不可忽略。因控制汤花必须用茶筅配合,且茶筅在使用过程中也很讲究,《大观茶论》中提到用筅击拂的力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提倡“茶筅以箸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劲,本欲壮而末必眇,当如剑脊,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因竹制茶筅较难保存,故宋墓发掘出土的器物中也鲜有茶筅出现,如今日本抹茶道所使用的茶具中就有茶筅。
12、茶巾

茶巾,在点茶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很重要,我国古人历来重视清洁,茶本洁净之物,所以在煮茶、点茶时茶巾是必不可少的。
宋代点茶课程即将开班
咨询课程陈老师:189 2237 4560 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喜欢

白茶清韵|6月27日与你一起走近自然的一呼一吸
2020年6月22日
源于自然的高雅文化之美——紫砂壶 | 99%的茶艺师都不知道
2019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