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的好怎样形容?教你用专业评茶术语,读懂茶 | 看完不怕别人说你评茶“不懂装懂”了

学茶前很多同学都会产生疑问:
品饮一款新茶的时候怎么把喝到的感觉说出来?
怎么能正确理解评茶术语的专有名词?
大多时候茶友都会都会笼统的说,我觉得挺好的,还不错,但其实还是会心虚,因为不知道怎么运用专业的评价去品鉴这款茶的好坏。
为了让大家避免这种尴尬,下面小编以西湖龙井这款茶为例子,谈一谈评茶员是怎么用专业术语对茶叶进行综合判断吧!

评茶术语
茶叶品质是经过评茶员审评之后运用评茶术语描述表达出来的,因此,评茶术语又称之为“茶之语”。
评茶术语是茶叶技术人员为了表达茶叶品质所制定的有特定含义的一系列词语,作为一个专业评茶员,必须要了解这些评茶术语的真正含义,并能正确的加以运用。
否则,就无法读懂他人的审评报告和茶叶标准中对实物标准样的描述,难以开展相互交流,也难以把自己审评的结果准确的表达出来。
怡臻原茶文化评茶员课程设置中,每一天,授课老师都会对审评的标准茶样,依据国标,做评茶术语分析。
可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评茶术语,是成为一个合格评茶员所必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

外形的描述
描述茶叶品质的外形应包括造形、嫩度、色泽、匀整度与净度。
其中造形、嫩度、色泽是描述的重点,造形可以表明这个茶的风格,嫩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质量的高低,色泽两者兼而有之。

以龙井茶(扁形茶)为例
特级龙井茶的外形描述为: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匀整重实、洁净、嫩绿鲜润;
三级龙井茶的外形描述为:扁平尚光滑、尚挺直、尚匀整、尚洁净、绿尚润。
其中扁平光滑和扁平尚光滑是描述造形;
挺直尖削和尚挺直既描述造形也描述嫩度,且挺直尖削的嫩度优于尚挺直。

除了加工龙井茶的技术水平高外,还要鲜叶芽饱满,叶子呈初展水平,否则,芽瘦叶大,加工技术再好也达不到“尖削”的水平。
嫩绿鲜润和绿尚润既描述色泽又描述嫩度。

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绿色植物新芽萌发的色泽一般都有从
嫩黄→嫩绿→鲜绿→暗绿→黄绿
的变化规律。
因此,色泽也能反映芽叶的嫩度,嫩绿要比绿的茶叶嫩度好。
同时,茶叶的油润性更能反映茶叶的嫩度,嫩度好的茶叶,油润性一定好,粗老的茶叶干枯。
因此,评茶术语中可用油润、尚油润、稍枯、枯来表达嫩度。
我们在外形描述时要尽量使用合适的术语把各项因子都表达出来,特别是造形、嫩度和色泽。
当然,也会碰到许多茶的外形非常相似,无法用术语区分开,但又确实存在着差异,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相同的术语不同的分数把它们区分开。

汤色的描述
汤色的描述包括茶汤色泽的种类、明亮度与有无沉淀。
其中茶汤色泽的种类、明亮度必不可少,有沉淀一定要描述,无沉淀可省略。
如西湖龙井的汤色一般描述为:
嫩绿明亮或者嫩黄明亮的;
而随着等级的降低,西湖龙井偏黄亮的特点就越明显。
名优绿茶的汤色一般描述为:
嫩绿或浅绿清澈明亮;
高档绿茶的汤色一般描述为:绿明亮;
低档茶的汤色一般描述为:黄绿稍暗(或有沉淀)

香气的描述
香气的描述包括香气的类型、高低(浓淡)与持久性。
其中香气的类型和高低一定要描述,持久性这项一般香气持久的就写明,不持久就省略。
一般说来,不同的茶,香气的类型会不一样;同一类茶,香气的类型基本相似,但鲜叶嫩度不一,香气高低(浓淡)不一样,当鲜叶过度成熟,就会出现粗老气。
香气的持久性受鲜叶质量和加工技术影响,鲜叶质量好加工技术高的茶叶一般香气持久性好。

以特级西湖龙井为例:鲜嫩清高持久茶叶香气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香气降低,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说来,由高到低,香气从
“香型+高爽持久→高→尚高→纯正平和→低→稍粗→粗”变化。
相应的评语,代表不同的香气质量,评茶员要掌握评茶术语的含义,正确使用。

滋味的描述
滋味的评语从滋味的类型、浓淡、厚薄和爽涩等方面去描述。
如特级西湖龙井用“鲜醇甘爽”描述,其中“甘醇”二字包含了类型、浓淡、厚薄三方面的含义。
与香气一样,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滋味变差,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说来,由高到低,滋味从“甘醇爽→醇爽→尚醇爽→平和→稍粗涩→粗涩”变化。
滋味的描述是各项因子中最难表达的,我们平时可以多评茶、多用评语、练习多自然运用自如。

叶底的描述
叶底的描述包括叶底的嫩度、叶底的色泽和均匀度。
其中叶底的嫩度和色泽必须描述,均匀度在特别好与特别不好时加以描述,一般可省略。
如特级西湖龙井茶叶底的描述为:芽叶细嫩成朵、匀齐、嫩绿明亮;

叶底从嫩到老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相应的评语大致为
细嫩成朵、匀齐、嫩绿明亮→嫩匀成朵、尚嫩绿明亮→嫩匀绿明亮→尚嫩匀、尚绿亮→尚嫩欠匀、尚绿明→欠嫩匀、黄绿明→稍粗老、黄绿尚明→粗老、黄稍暗→粗老薄硬、黄暗。
一切还是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评判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评茶员,你要知道每一个审评术语,通过文章,正确描述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的评语,你就能明白评审工作没那么简单,要能够完成茶叶的评审,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和积累。
“品鉴”看似每个人都能做,但审评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积累才能正确地判断该茶的质量。
文章内容引用:
龚淑英《茶叶品质的描述和部分评茶术语的含义及应用》

传播正统茶文化
茶艺|评茶|茶会|花艺|茶果子|品牌推广
欢迎关注怡臻原茶文化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编辑:怡臻原茶文化
您可能也喜欢

弘扬茶文化,茶香飘满城,邀你健康喝茶|带你回顾全民饮茶日线上公益讲座
2020年5月27日
王烁-茶果子
2020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