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一:评茶兴趣班 | 懂茶,从培养兴趣开始

到怡臻原学茶,虽不能直接带来财富,但课程中开拓视野,得知茶行业的真知灼见,认识一群高素质的同学,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好的课程,不仅教给你锐利的眼光,识得好茶,还教给你买到好茶的技术与方法,学习很重要,选对培训机构也很重要。

茶叶品质是茶叶中各种成分的综合反映,目前国内外茶叶的品质主要是通过感官审评来进行判定。
茶叶的感官审评是以人的感觉器官, 通过一定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品质的优劣。一般可分为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即干评和湿评,两大工序,八项因子,即干评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净度,湿评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审评过程主要靠审评员的眼睛、鼻子、嘴巴等,对八大因子进行鉴别,以决定茶叶的品质。
第一部分 绿茶审评
干看
茶叶的外形与茶树品种、采摘嫩度、茶类、加工技术等有关,
在同一茶叶品种类花色中,
也会因采摘标准和加工技术等不同而形成外形差异,
表现在外观上形状、色泽、匀整度等的区别。
操作
第二部分 乌龙茶审评
湿评内质:茶叶品质优次的辨别,
除了看它的外形是否美观,色泽是否鲜润等以外,
更重要的还得看它的内质具有什么品质特征,
如香气的高低及类别,滋味的浓淡,汤色的明暗等等,
能否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第三部分 红茶审评
国家标准审评红茶
例:滇红国家标准等级样:特级滇红;斯里兰卡FBOP等级红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鸿雁茶叶:英红九号;正山堂正山小种。
注意!
在气温低的季节/空调室内审评红茶时,
应抓紧时间看汤色,
以免茶汤出现“冷后浑”影响汤色明亮度的辨别。
第四部分 黑茶(普洱茶)审评
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3776-2018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操作,适应市场变化,紧跟市场趋势。
干看外形 冲泡 出汤 嗅香气 看汤色 评茶底
第五部分 白茶、黄茶审评
真实年份的老白茶与年份造假“老白茶”分辨,是第五天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员们在审评过程中,泡了又煮,反复对比香气、汤色,滋味等因子
关于老白茶,“知道自己不知道”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为自己知道了”。
常常听到:“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一年茶」:因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所以刚制作出来的头年的白茶,接近绿茶的口感。 「三年药」:白茶就是这样奇妙,要是把它好好珍藏两三年,在存放过程中,茶叶内部成分缓慢地发生变化,香气转陈,汤色逐渐由杏绿转化成杏黄色或者再深些。品饮时香气醇和,滋味渐柔。茶性也由凉转温。 「七年宝」:确切说白茶存放至五六年就算老白茶了。随着时间的陈放,白茶内含物的陈化转变得越来越醇厚,并由于茶叶自身内含物的差异以及加工过程中因酶促反应导致内含物不同程度的氧化,其功能性成分含量也不尽相同。
关于白茶的保健功效研究进展,分辨真实与虚报年份白茶方法,尽在怡臻原评茶课堂。

在放大镜下看东西,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那就是我们在审评课程上看茶叶的体验.
初学评茶的我们,
没有很强的五官装备,
没有敏锐的感知力,
因此,按国家标准,沸水冲泡,茶叶好与坏,立刻分晓。
同学间,也总是打趣说:世界上最难喝的,
是评茶员泡的茶,意在审评。
但慢慢的,你会发现,
真正的好茶,是经得起沸水考验的。


传播正统茶文化
茶艺|评茶|茶会|花艺|茶果子|品牌推广
欢迎关注怡臻原茶文化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编辑:怡臻原茶文化
您可能也喜欢

弘扬茶文化,茶香飘满城,邀你健康喝茶|带你回顾全民饮茶日线上公益讲座
2020年5月27日
人手一杯,专业茶知识免费领| 广州图书馆书雅茶香——读懂茶文化(第七期)公益讲座回顾
2020年5月7日